logo    
从专家到智囊
一种职业形式向生命的蜕变
张肇麟 2014年1月5日
一, 生命与事业

生命是什么? 为什么在很多人那里, 一生的职业只是支撑生命、生活的手段或者是权宜之计? 有没有一种可能把生命灌注到事业当中使之成为一体?

难道我们必须在生命的外部从事职业么? 我们已经熟识了处在(花去我们一生大部分时间的)职业生涯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凋零面貌!

我思考这个问题超过了二十年!

我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有关成功的观念: 经营人生成功的第一道门槛就是, 你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你所喜爱的事情上面. 这是一个活泼、充实的生命面貌.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丰厚历程, 每一个当下都真实、丰满就是它的特征. 在每一个重要时刻, 我都能处于“临在”状态.

家庭是人生的根基, 爱好和兴趣为生命添加了营养, 而事业却是主干. 感悟这三者的关系花去了我恁多的思考, 而要做到三者关系的圆满确需要人生的大智慧.

只有站在人生的角度审视事业, 在与家庭、个人爱好、情趣的关系中解析、透视事业, 我们才能获得对事业思考的正心诚意. 当我确信我从事这项职业是出于生命的需要, 我才敢说“与人谋而有忠信”. 此即良知.

此刻, 把事情做到极致, 把真正价值做出来, 成为了唯一重要的目的. 其余的犹如孔子所说“禄在其中矣”, 收入、生活压力还需要多虑么? 这是一个自足的幸福时刻. 在“既以为人、既以与人”的过程中超越了自身的存在焦虑. 这个境界之后, 庄子才被读懂.


二, 事业升华的三个要机

职业是如何融进生命的呢? 一个肤浅的答案是选择自己喜好或者所谓适合的职业. 然而根本的答案是: 你的生命乃是在一项事业中开拓出来的! 事业才是生命的道场.

它起自一种高度负责的赤诚态度与热情, 成就于物我两忘的境地.

因此有三个机要妙道不得不说:

第一, 敬业精神.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 你必须从提供产品、服务的个人目的中超越出来, 专注于你工作的宗旨—客户利益. 你工作成功的标准来自外部,而非内部的财务部门的数字. 源于无我, 此刻任何的“机巧之心”都消融了, 你的心智、精神才得以全然进入一种朴拙、临在的大智真境—物格而知致.

第二, 你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必须重新定义. 只有客户价值的角度才是定义产品乃至行业的正确立场. 惟其如此, 为其付出心智才可以通达悠远. 而那种基于自身技术、资本和能力的事业定义(以盈利模式诠释事业模型)是短视与肤浅的, 不足以支撑充分展开人性的敬业精神. 这里我所说的定义就是一种内在的事业态度. 连通了你的生命能量和客户价值的事业中充满了创造的潜力和无尽的新知.

第三, 你必须巧妙应对的直接挑战乃是: 随着生命延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个体能力. 我们投入于事业的身份(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过程(承担责任的复杂程度),总是从初级向高级发展. 我要说的是: 职位升级(所谓职业生涯)不是正确的目标.经营着一个紧随事业担当发展而提升的胜任力才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控制按钮. 保证胜任力契合任务需求的状态是外在能力与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三点道出的是:

对事业的正念、正知识—通过实力取得“被社会需要”, 再同过满足这种需要而嵌入社会, 在与社会(市场、客户、行业)的完全融合(不再是对象、彼此关系)中达到自我实现.

敬业精神—“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工作不再是任何需求的手段, 身心直接投入于工作宗旨所指向的本质, 同时丰厚的报酬来自目的之外.

管理好建设性紧张—伴随事业的复杂度的提高, 胜任力得到同步提升. 在“当下”(此时此刻)角度, 胜任力是健全心理的重要条件; 在一个历程角度, 胜任力提升所带来的人生效能感是一种生命活力.


三, 现实的戏剧面

咨询顾问是什么? 专家是什么? 孔子说: “器也, 瑚琏也.”审视一下现实:

被产品化了的公司技术、组织能力其实早已经凌驾在了咨询顾问个体之上, 咨询顾问已经成为了明码标价的咨询产品的具体实现者. 咨询顾问所接受的训练无非是成为掌握了公司所宣称 “绝活”的匠人. 很少有哪一家公司会把顾问价值标定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人性化的创造力所提供的服务上面(有也是说说而已).

当人异化为生产力的要素、资源要素, 生命与工作的关系就已经开始崩解. 每年一度的战略目标更是赤裸裸地践踏了写在墙上的使命宣言, 及时跟进的业绩压力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心理能量, 于是人们就只能在结果中感受意义, 而每一个当下都被更短视、更紧迫的需求胁迫.

接着, 自动启动的心理保健机制会引导我们: “工作就是去应对、应付事业的需求和压力, 然后只有在另一处去开辟属于生命的天地”. 什么商业“感恩”、职场人际关系、公司文化,都充满了表演性质. 职场心理造就的是表演人格. 不能知止哪来的正心诚意, 更甭谈修齐治平了.

寻求解脱, 那么有两个问题接踵而至:

如果不聚焦于产品, 如何保证能够为客户提供真正一流的服务, 并让他相信?

超越产品化, 顾问、专家应该如何蜕变?


四, 化蝶的条件

通向自我实现境界, 前面横着几道关卡. 摆平这些“低级需求”(马斯洛理论的底层需求), 需要几方面的修炼.

首先是公司层面, 事业模型本身所包含着的信念.

我们不否认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的公司的商业价值, 但是如若真正以人为本、真正要实现智囊的价值, 标准化就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在这里就划开了智囊与专家的边界. 标准化是快速复制(人才与产品、模式)的基本前提, 是公司快速成长的条件, 却也是扼杀大师级人才产生的环境. 不同于专家, 智囊则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客户环境, 毫无挂虑地感悟客户所需要的帮助.

公司的拥有者必须有足够的血性敢于确立不同于世俗的“另类价值观”: 把公司的成功标准归结为对客户的帮助, 把同仁生命潜力的实现作为使命. 惟其如此, 才为同仁投入忘我、命业贯通铺平道路.

但毕竟这是一种选择, 因为两种模式的公司都在满足着市场不同的需求, 都有价值. 唯独有一点需要强调: 选择了市场成功的公司如若再鼓吹自己个性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 就有自欺之嫌. 同时, 选择了生命发展模式的公司如若对企业规模成长缓慢有所抱怨, 就是不诚. “求仁得仁, 又有何怨?”

其次是个体层面. 通过聚焦满足高一层次上的需求, 而超越低级需求的压力; 通过生命潜力的开拓而获得时时的快乐. 这不太容易, 这是境界的考验.

这需要禅宗大师所说的悬崖之前纵身一跳的经历, 才能开启的大彻大悟. 人们被锁在猥琐的不安下面, 时而嘲笑勇敢的人, 却鲜有敢于冲破黑暗的. 信仰是一种信未见的气魄, 德性是一种由舍而得的逻辑.

再次, 上师也是重大机缘. 来自胜任力的压力通常被(扭曲)感受为“客户刁蛮”、“公司文化不好”、“老板糊涂”. 所以循序渐进地任用人才, 循循善诱地帮助新手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五, 智囊关于企业管理的观点

智囊和专家到底有何不同?

专家, 这个称谓、身份从语义学上就暗示了知识、技能所主导的人格; 智囊, 一种以客为主的人格定位. 专家通常等着客户吩咐, 然后响应需求; 智囊对客户的需求会有独立的观点. 专家, 专注於解决问题的方案, 认为独立于客户特点存在“客观真理”; 智囊, 专注在启示客户, 使方案被采纳并产生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笼统说法, 接下去看看智囊的观点就明白了这个笼统洞见的真谛.

第一, 智囊必须精通专家的知识、手段, 堪称智囊的人应该是一流的专家. 智囊不是不需要专家技能, 而是不在话下;

第二, 愿景、战略的有效性不可超越企业老板的特质. 企业文化、领导者观念与风格也许最是需要提升与变化的, 但它终究是当下的主导者. 忽视这两样东西, 就失去了坚实的底座. 一切变革, 渐进的、突破的, 最终都是“自我的革命”.

第三, 战略, 处理的是外部刚性. 任何特质都必需因应外部的需要, 不可逆天. 领导力, 因应的是内部的需要. 领导者个体能力是条件, 而把组织搓起来共识在一个战略轨道上确是一项结构性的职能.

第三, 职能缺失、职能不全会导致问题, 而职能缺失本身除了历史(文化)原因, 更隐晦的是: “问题”恰是另外更深层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一点最难.

第四, 智囊需要灵转的心理格位才能有效帮助客户: 专家顾问—能以专业研究能力拿出方案: 培训师—能把横向的知识、管理工具、方法引入到客户团队使之得到提升; 教练—能够虚化自己的身份, 超越自己的硬本领, 帮助比自己强大的人获得突破; 导师—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对象突破思维模式瓶颈, 实现智慧跃迁.

第五, 领导力的真正修炼起自三个方面: 领导比自己业务能力更强的人(能力之外的真相); 把意见不一的、不可或缺的合伙人团队攒到一个建设性紧张、开放性和谐的状态(原则和道义的力量); 能用愿景的力量化解冲突的艺术.
版权声明    © 2014 汉彬洲咨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18926号